十大管教原則

十大管教原則

每日都要處理子女在情緒、行為、關係和學業方面的問題。學了不同的方法,卻不知道應該採用哪一種, 有些方法甚至互相矛盾。我應該如何以正向且一致的方法處理子女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呢?

作者:李翠賢  AEDP感動治療師

我們最重要的目標是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,並在親子關係中培養這種感覺。

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,我想邀請你先回想一下,過去你的父母或師長在管教你時,哪些做法最讓你樂於接受?哪些做法讓你最抗拒或感到不快?當你想起這些不愉快的經歷時,試著留意自己的感受。

為什麼我們要採用正向的方法呢?當我們責罰、指責、批評或不接納孩子時,孩子受到這些對待時,內心其實承受了極大的羞恥感、委屈或焦慮,他們的自我保護機制會被啟動,會啟動交感神經來反抗或自我防衛。因此,負面的教養方式其實效果相當微弱。

請留意以下的不當表達,如果我這樣說:「你們必須聽從我的方法!你們要反思自己是否用了錯誤的方法來教養子女,不能再用錯誤的方式了,你們要理解他們,不應該批評他們。孩子也跟著失控是因為你們自己情緒失控!」聽到這樣的話語,你的感覺如何?是否感到心跳加速、緊張,甚至立刻不想繼續看下去?

再聽一下我另一番話:「我知道教養孩子確實不容易,也明白你們面對的種種困難。不用擔心,我會陪伴你們一起學習。即便是我,也在學習如何用正向的方法來肯定自己與孩子。讓我們一起努力,多去關愛自己,並且以身作則示範給孩子看,我們的教養原則和期望是如何體現的。」你聽到這番話的感覺如何呢?是否心情變得輕鬆許多?

在管教子女方面,我有以下十大原則:

原則一:以長遠的目光看待教養 

我們最重要的目標是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,並在親子關係中培養這種感覺。當孩子擁有安全感且身心都健康,他們的適應力就會增強,在人際關係、學業、工作等各方面的表現也會更加出色。因此,我們要以這個長遠的目標為指引,而不只是看當下孩子是否聽話或只處理某些情緒或行為偏差。

原則二:以正向的態度去理解孩子 

我們要學習用正向的態度來理解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背後的真正需求。隨著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,他們的需求也會隨之改變。我們要陪伴他們,觀察並理解他們在不同時期的需求。

原則三:先情後理 

我們應該先處理情緒,再解決問題。例如,我的大兒子在中學時曾在冬天不肯穿外套,結果因為感冒在新年期間發燒,導致全家無法去拜年。如果我當時責備他:「早就叫你穿衣服了,這下子辛苦了吧,還浪費了我們的時間。」他可能會感到不被理解。相反地,如果我先表達對他的關心,並溫柔地說:「很可惜,我們這幾天不能去拜年,我知道你也不舒服,這樣的情況你自己很難過。」這樣的表達更容易讓他感受到我的關心,而不是責備。

原則四:讓孩子理解我們教養背後的正面意圖 

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明白,某些行為(如打招呼)的背後意義是尊重他人,而不是單純的形式要求。

原則五:發揮孩子的長處與特質 

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天賦和性格,我們應鼓勵他們發揮這些優勢。當孩子能做自己擅長且喜歡的事時,他們會表現得更好,也會更有動力。

原則六:肯定孩子 

肯定孩子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方式。肯定不僅僅是讚美孩子的成果,更重要的是觀察孩子的努力、意圖以及他們在情緒上的表現,讓他們知道我們看見他們的付出與成長。

原則七:三贏 

所謂三贏,是指父母、孩子和家庭都能受益。我們應避免過度強調自己的觀點或過分遷就孩子,而是通過對話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三贏解決方案。

原則八:照顧自己的身心 

父母必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狀態,才能更好地教養孩子。我們應多肯定自己,保持正向的心態,這樣才能更自然地把這些正面的方法應用到孩子身上。

原則九:認識自己 

父母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優勢與不足,並留意是否延續了上一代的一些不理想的教養方式。

原則十:以身作則 

孩子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是觀察我們的行為,因此,我們希望孩子如何待人接物、如何處事,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親自示範給他們看。

最後,我想分享一個例子。我的小兒子經常丟三落四,曾多次弄丟八達通、學生證等物品。過去我可能會責備他:「又丟失東西了,這麼不負責任!」但這樣的責備無助於解決問題。如今我會放鬆自己,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,然後一起陪他尋找失物,並溫柔地提醒他未來可以怎樣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。這樣的方式既讓孩子感受到關心,也更容易讓他反思自己的行為。

我所有的的解答疑難內容,都是根據和平育兒法™中建立安全感的PEACE Model和以上十大管教原則為基礎。

和平關係學院願作神和平之子,把神的愛和安全感流通到所有人際關係。讓人在安全關係中得力量,並能真情流露下轉化情緒為生命力。

© 2023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& Counselling Services Limited. All right reserved.

Scroll to Top